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录取率 48%
提交最终决定 25天
接受出版 66天
CiteScore 1.400
影响因子 0.961

铀尾矿的微波玻璃化: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阅读全文

杂志简介

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在固体,液体,无定形和奇异状态的材料的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发表研究。

编辑焦点

主编乌略亚教授在俄亥俄大学工作,是一名凝聚态理论家。他的研究重点是纳米结构的电子特性,包括量子点和纳米线,以及二维晶体中的邻近效应。

特殊的问题

我们目前有若干特刊可供提交。特刊突出了一个领域内的新兴研究领域,或为现有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调查场所。

最新文章

更多的文章
研究文章

利用外加电场和应变调节GaSe/硅烷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电子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通过第一等原理计算研究了GaSe/硅烷(GaSe/SiH) van der Waals (vdW)异质结构在垂直电场和应变下的电子结构。异质结构在[−1.0,−0.4]V/Å范围内具有间接带隙特性,在[−0.3,0.2]V/Å范围内具有直接带隙特性。在−0.7和−0.3 V/Å处出现ii型到i型带取向转变。此外,应变作用下,GaSe/SiH vdW异质结构具有ii型能带取向,但在−3%时发生了间接的带隙半导体转变。这些结果表明,GaSe/SiH vdW异质结构可能在新型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具有应用价值。

研究文章

不同取代方式下镧掺杂锰钡六铁氧体光学性能的增强

六铁氧体钡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和电阻率可用于磁记录介质、计算机、电子器件、永磁体材料、通信器件等各种产品。研究了稀土镧(La3+六铁氧体钡(Ba1−xxy12−yO19) (x-0.10 = 0.02,y= 0.02-0.10),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随着镧浓度的增加,强度峰增大,表明结晶度增强,晶粒尺寸增大。禁带能随着镧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显微观察发现,该材料基本上由一些环或棒组成,如纯La-Ma在钡六铁氧体中的粒子。由于600°C的热行为或可能是浓度效应,观察到团聚。结构研究是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扫描电镜技术完成的。

研究文章

单层氢溴化钙的结构、弹性性质和热导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近年来,一些实验室已经能够在900°C的氢气气氛中熔化氢化物和无水溴化物或金属和溴化物制备氢溴化钙(CaHBr),并研究了其一些性能。但目前对CaHBr的理论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单层CaHBr的理论研究较少。基于Boltzmann输运方程,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单层CaHBr的结构、弹性性质和晶格热导率。我们通过对单层CaHBr的优化得到了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单层CaHBr的弹性常数,证明了单层CaHBr的力学稳定性,并通过单层CaHBr的双轴拉伸应变得到单层CaHBr的弹性极限。对应的声子谱没有虚频,说明单层CaHBr的动态稳定性。利用ShengBTE程序计算了单层CaHBr的晶格热导率,得到了300 K - 1200 K下的BTE和RTA的迭代解,室温下的晶格热导率为 分别。可以看出单层CaHBr的晶格热导率较低。通过声子谱、散射率和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分析,单层CaHBr的晶格热导率主要取决于声模。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单层CaHBr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文章

甲醇萃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新型最简单的绿色合成方法Vernonia Amygdalina: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石墨烯是近年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其前体氧化石墨烯(GO)的大规模制造路线会产生有毒气体,并包含严重伤害和威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危险爆炸步骤。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绿色、有效、经济的石墨烯合成方法Vernonia amygdalina(VA)植物叶片提取物对氧化石墨烯的有效和高效还原。本研究采用无冰浴、短时间内无爆炸两步合成氧化石墨烯。为实现石墨烯的绿色合成,提取VA的适宜溶剂为甲醇,植物提取物中的还原剂和封盖剂为萜类和多酚类。采用UV-VIS、XRD、FTIR、SEM、HR-TEM和EDAX等表征方法对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水热还原氧化石墨烯过程的成功。HR-TEM图像显示了几层石墨烯的发展。红外光谱结果也表明氧化石墨烯完全还原。因此,甲醇萃取的VA叶是绿色合成中最合适的还原剂和封盖剂,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基材料的首选方法。

研究文章

石墨烯辅助Goos-Hänchen在可见光范围内平面多层结构的位移

本文研究了石墨烯辅助下从平面多层结构反射的光束的Goos-Hänchen (GH)位移。由于石墨烯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可以通过调节费米能量来调制增加的正位移Goos-Hänchen。此外,GH位移可以通过改变石墨烯层数、介质厚度、入射波长等来调节。这些结果将为新型石墨烯光传感和光开关的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文章

可见光通信与照明复合眼透镜的设计与仿真

提出了一种利用向日葵平面凸透镜与复合眼透镜相结合的光学发射系统设计方案,使接收面上的光强更加均匀。仿真结果表明,光线通过向日葵形平凸透镜阵列和复眼透镜后会在光轴上汇聚。紧凑型复合眼平凸透镜阵列结构的接收面发散角和中心光强分别占发射光功率的26.57°和80.50%,离散型复合眼透镜阵列结构的接收面发散角和中心光强分别占发射光功率的21.80°和62.50%。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紧凑的复合晶状体比离散的复合晶状体更有利于光强在接收面上的均匀分布,兼顾了照明和通信的双重应用。

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录取率 48%
提交最终决定 25天
接受出版 66天
CiteScore 1.400
影响因子 0.961
提交